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
全国2008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政治经济学(财)试题 
课程代码:0000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原始社会解体和奴隶社会形成初期出现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产生了( ) 
A.工人阶层  
B.商人阶层 
C.农民阶层  
D.手工业者阶层 
2.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A.社会分工  
B.商品交换 
C.物质资料生产  
D.生产社会化 
3.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主导、决定作用的是( )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4.国民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的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内以货币表现的( ) 
A.物质资料价值的总和  
B.生产资料价值的总和 
C.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价值的总和  
D.全部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价值的总和 
5.社会生产两大部类变动的趋势是( ) 
A.第二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上升,第一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B.第二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下降,第一部类所占比重逐渐上升 
C.两大部类所占比重没有变化 
D.两大部类所占比重很难预测 
6.在商品生产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通过商品生产者的( ) 
A.具体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  
B.抽象劳动转移到商品价值中去的 
C.具体劳动新创造出来的  
D.抽象劳动新创造出来的 
7.1只绵羊=2把斧子所表现的价值形式的发展阶段是(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形式 
8.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表现在( ) 
A.有商品经济就有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没有任何区别 
C.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阶段 
9.可以被区分为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资本是( ) 
A.货币资本  
B.生产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动资本 
10.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 ) 
A.个别资本家改进技术的结果  
B.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延长工作日的结果  
D.降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11.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因为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D.是劳动者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12.固定资本在有效使用期内,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引起价值贬值而发生的损耗,是( ) 
A.固定资本折旧  
B.物质损耗 
C.精神损耗  
D.固定资本更新 
13.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的关系是( ) 
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  
B.利息率高于平均利润率 
C.利息率的最高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D.利息率的最低界限是平均利润率 
14.金融寡头通过"参与制"实现经济上的统治,是指( ) 
A.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大银行 
D.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大银行 
15.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 ) 
A.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有一定缓解 
C.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D.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6."和平赎买"是我国建国初期采取的( ) 
A.剥夺官僚资本的办法  
B.改造民族资本的办法 
C.改造个体手工业者的办法  
D.改造个体农民的办法 
17."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中(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容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内容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容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的内容 
18.我国现阶段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成分是( )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个体经济  
D.私营经济 
19.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要着眼于( ) 
A.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B.增大国有经济比重 
C.建立新的工业基地  
D.搞好全部国有企业 
20.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 
A.国民收入的分配原则  
B.个人收入的分配原则 
C.生产资料的分配原则  
D.社会总产品的分配原则 
21.市场经济是一种( ) 
A.基本经济制度  
B.资源配置方式 
C.资本组织形式  
D.生产经营方式 
22.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 ) 
A.承包经营形式  
B.资本组织形式 
C.资源配置方式  
D.经济核算方式 
23.国家向企业、居民征收各种税款而实现的回笼货币渠道被称为( ) 
A.商品回笼  
B.服务回笼 
C.信用回笼  
D.财政回笼 
24.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保障体系被称为( ) 
A.国家保障体系  
B.家庭保障体系 
C.企业保障体系  
D.社会保障体系 
25.我国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主要是在( ) 
A.生产企业内部进行的  
B.服务企业内部进行的 
C.商业企业内部进行的  
D.金融企业内部进行的 
26.我国转变政府经济职能的基本原则是( ) 
A.政企分开,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B.政企分开,产权明晰,权责明确 
C.政企分开,宏观管住,微观放开  
D.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 
27.由于劳动者的技能不能适应现有工作岗位要求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为( ) 
A.自愿失业  
B.隐性失业 
C.竞争性失业  
D.结构性失业 
28.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中( ) 
A.发达的农业与落后的工业同时并存的状态 
B.一次产业和二次产业同时并存的状态 
C.机械制造业与农业种植业同时并存的状态 
D.现代经济部门和传统经济部门同时并存的状态 
29.可持续发展的实质是( ) 
A.实现经济高速持续增长 
B.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稳定发展 
C.实现经济与人口持续增长 
D.实现经济与资源消耗同比例增长 
30.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 ) 
A.扩大出口  
B.扩大进口 
C.引进外资  
D.平衡进出口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意味着( ) 
A.经济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B.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 
C.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 
D.人们可废除、改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E.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2.商品价值包含( ) 
A.生产商品时的具体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 
B.生产商品时的抽象劳动所转移的生产资料原有价值 
C.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D.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新价值 
E.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 
33.宏观调控的手段可以有(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计划手段  
D.文化手段 
E.行政手段 
34.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直接后果是( ) 
A.个别资本增大  
B.科学技术进步 
C.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  
D.平均利润减少 
E.生产力发展水平下降 
35.资本主义制度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是( ) 
A.历史的必然 
B.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作用的结果 
E.生产力自身运动的结果 
36.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的途径有( ) 
A.没收官僚资本  
B.赎买民族资本 
C.没收民族资本  
D.赎买官僚资本 
E.改造个体私有制 
37.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 )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C.租赁、承包制  
D.拍卖、出售 
E.国有独资经营 
3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体系的特征表现为( ) 
A.统一的市场  
B.开放的市场 
C.竞争的市场  
D.有序的市场 
E.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参与的市场 
39.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有( ) 
A.增加就业  
B.稳定物价 
C.扩大出口  
D.促进经济增长 
E.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40.城乡二元经济差别不断扩大的消极影响表现为( ) 
A.阻滞农业的现代化 
B.造成工农差别拉大 
C.制约现代工业的发展 
D.导致农业收入低下 
E.不利于整个
[1]
| 欢迎关注“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自考资讯,一手掌握!) | 欢迎加入“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 | 
 
       江苏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