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江苏自考网(www.jiangsuzikao.com)!

咨询电话:025-83235887 / RSS地图 / 网站地图
自考专题:
来源:江苏自考网 时间:2020-12-09 14:16:40
苏州大学编 (高纲号 0451)
    I、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与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课,因为劳动是社会财富的源泉,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最基本的社会活动。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便使他们获得了工作,同时也就有了谋生的手段。所以,本课程所提供的知识、信息和方法,对社会工作专业是很重要的。从全球范围讲,目前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处于失业和不充分就业的状态。我国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就业问题在我国关系到千家万户,更有其特殊性,本课程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在就业领域广泛开展工作,并使之成为青年工作、学生工作、妇女工作等以及社会工作、社会保障工作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今天这个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另一方面从“统配统分”到“自主择业”的改革,本课程对大学生就业群体自身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着重阐述如何以劳动力资源理论和劳动力市场理论为基础,按照我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新的劳动就业制度的要求,深入了解马克思对劳动含义的描述,了解向劳动力投资的意义和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了解劳动力市场理论及其运作,进而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我国社会就业的实际状况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展开全方面的求职指导工作和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设计等,并对21世纪新经济以及中国入世等带来的劳动与工作前景,作出适应性变化。

    二、设置目的与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旨在深入研究在各领域广泛展开社会就业工作所需要的劳动理论和择业技巧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达到的要求是:

    1.劳动篇偏重于理论方面,要求理解劳动的含义和分类、劳动方式和劳动行为、劳动制度和劳动关系,劳动力资源的投资和开发,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及劳动者的收入分配等。

    2.就业篇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要求理解就业的定义和特征、就业结构、就业制度和就业政策、失业及反失业对策等。

    3.择业篇偏重于应用,要求理解职业的含义和特征、职业的职能和分类、职业准入和职业选择、职业的地位和声望,要求理解并应用职业生涯设计,撰写各式求职简历和求职信、面试的特点和准则、面试的各种技巧等。

    4.创业篇着眼于就业空间的扩大,要求了解就业结构的变革和信息业的崛起、网络经济与创业、WTO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创业与“知识工程”、创业的成功与风险等。

    II、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  劳动概述

    第一节  劳动的含义、特征和分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劳动的含义
    (二)劳动的特征
    (三)劳动的分类

    二、考核目标

    (一)劳动的含义

    1.识记:(1)劳动是人的客观物质活动;(2)劳动是人的有目的的能动的活动;(3)劳动从一开始就是社会活动;(4)人的劳动具有双重效果。
    2.理解:(1)马克思对劳动含义的描述;(2)劳动的定义。

    (二)劳动的特征

    1.识记:(1)劳动的人类专属性;(2)劳动的自觉意识和能动性;(3)劳动的创造性。

    (三)劳动的分类

    1.识记:(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2)技术性劳动与非技术性劳动;(3)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4)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2.理解:(1)具体劳动的五要素;(2)复杂劳动是倍加的简单劳动。
      第二节  劳动方式和劳动行为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劳动方式
    (二)劳动者行为及劳动行为
    (三)影响劳动行为的社会因素

    二、考核目标

    (一)劳动方式

    1.理解:决定劳动方式的相关因素。

    (二)劳动者行为及劳动行为

    1.识记:(1)劳动行为;(2)劳动者行为
    2.理解:(1)劳动行为的系统性(包括动机系统、行动系统、结果系统、制约系统);(2)几种主要的劳动行为(劳动分工、劳动协作、劳动竞争)。
    3.应用:(1)试分析劳动分工的优点;(2)说明商场中出售的商品都是劳动协作的结果;(3)劳动竞争如何实现“双赢”。

    (三)影响劳动行为的社会因素

    1.识记:(1)影响劳动行为的主观因素;(2)影响劳动行为的客观因素。
    2.理解:(2)社会传统文化对劳动行为的影响;(2)社会经济环境劳动行为的影响;(3)社会政治环境对劳动行为的影响响;(4)社会大众心理氛围对劳动行为的影响;(5)社会人际关系对劳动行为的影响。
 
    第三节  劳动制度与劳动关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劳动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二)劳动关系的含义和特征
    (三)劳动关系的类型

    二、考核目标

    (一)劳动制度的含义和特征

    1.识记:(1)社会制度;(2)劳动制度;(3)劳动制度的一般特征;(4)劳动制度的内容和核心。
    2.理解:(1)劳动制度是从属于经济制度之下的一个制度系统;(2)劳动制度是自发形成和人为制定两者结合的作用。
    3.应用:扩大劳动制度的积极作用,缩小其消极作用。

    (二)劳动关系的含义和特征

    1.识记:(1)劳动关系及其不同称谓;(2)劳动力价值的价格表现。
    2.理解:劳动关系所具有的四个特点(直接性、普遍性、具体性和本质性)。

    (三)劳动关系的类型

    1.识记:(1)利益冲突型劳动关系;(2)利益一体型劳动关系;(3)利益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
    2.应用:试讨论利益协调型劳动关系的实现。

    第二章  劳动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第一节  劳动力与劳动力资源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劳动力及其特征
    (二)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
    (三)劳动力资源的含义及特征

    二、考核目标

    (一)劳动力及其特征

    1.识记:(1)劳动力;(2)劳动力群体和非劳动力群体。
    2.理解:(1)劳动力与劳动的区别;(2)劳动力的四个特征(自然性、潜在性、可教化性、开发的双重性)。

    (二)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

    1.识记:(1)劳动力人口的数量指标;(2)制约劳动力人口数量的人口因素;(3)制约劳动力人口数量的社会因素;(4)劳动力人口的质量。
    2.理解:(1)政策对劳动人口数量的影响;(2)决定劳动力人口质量的相关因素。

    (三)劳动力资源的含义和特征

    1.识记:劳动力资源。
    2.理解:劳动资源的特征(生物性、重复性、时效性等)。
   
    第二节  向劳动力资源投资
    一、考核知识点

    (一)向教育投资
    (二)劳动力资源投资的特点
    (三)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二、考核目标

    (一)向教育投资

    1.识记:(1)终身教育;(2)终身学习
    2.理解:(1)舒尔茨的观点;(2)“向人们资本投资”主要是向教育投资。
    3.应用:劳动力资源投资的内容的细分(国民教育投资、在职教育投资、职业技术教育投资、终身教育投资)。

    (二)劳动力资源投资的物特点

    1.识记:劳动力资源投资的特点(投资超前、效益滞后等)。
    2.理解:劳动力资源投资与物质资料投资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三)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1.识记:(1)内涵式开发;(2)处延式开发。
    2.理解:(1)教育开发;(2)政策开发。
    3.应用:(1)管理开发;(2)使用开发。

    第三节  企业劳动力资源管理与开发

    一、考核知识点

    (一)内容分析
    (二)工作分析
    (三)人员的配备、培训和发展
    (四)工作绩效评估
    (五)绩效评估中的失误

    二、考核目标

    1.识记:四个方面的内容(选对人,育好人,用准人,留住人)。

    (二)工作分析

    1.识记:(1)工作描述;(2)工作说明书。
    2.理解:(1)工作描述的主要内容;(2)工作说明书的主要内容。

    (三)人员配备、培训和发展

    1.识记:(1)人员配备的原则;(2)培训项目;(3)培训方法中的角色扮演和T小组。
    2.应用:企业经常使用的员工培训方法(案例研究、研讨会等)。

    (四)工作绩效评估

    1.识记:(1)工作绩效评估的目的;(2)工作绩效评估的标准;(3)工作绩效评估的常规方法、行为评价法和工作成果评价法。
    2.理解:(1)排序法;(2)两两比较法;(3)等级分配法;(4)量表评等法;(5)关键事件法;(6)行为评等法;(7)混合标准评等法;(8)绩效目标评估法;(9)指数评估法。
    3.应用:试根据所给实际情况,使用一种较为合适的工作评估方法。

    (五)绩效评估中的失误

    1.识记:(1)晕轮效应误差;(2)近因误差;(3)感情效应误差;(4)暗示效应误差;(5)偏见误差。
    2.理解:工作评估时,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评估中的误差。
      第三章  劳动力市场
    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劳动力市场及其组成要素
    (二)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
    (三)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四)人才市场

    二、考核目标

    (一)劳动力市场及其组成要素

    1.识记:(1)劳动力市场;(2)劳动力价格;(3)完善的劳动力市场的要素。
    2.理解:(1)劳动力市场的含义;(2)决定工资的四个标准。

    (二)劳动力市场的二元性

    1.识记:(1)主要劳动力市场与次要劳动力市场;(2)中心劳动力市场和外围劳动力市场;(3)内部劳动力市场和外部劳动力市场;(4)有组织劳动力市场和无组织劳动力市场(5)公共部门就业市场和私营部门就业市场。

    (三)劳动力市场的结构

    1.识记:(1)最低劳动标准;(2)最低社会保障;(3)工会的权利和义务。
    2.应用:从制度角度分析劳动力市场结构。

    (四)人才市场

    1.理解:人才市场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劳动力市场理论与运作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劳动力市场经典理论
    (二)劳动力市场配置模式
    (三)劳动力流动

    二、考核目标

    (一)劳动力市场经典理论

    1.理解:(1)新古典学派;(2)制度学派。
    2.应用:试分析新古典学派和制度学派的区别。

    (二)劳动力市场配置模式

    1.识记:(1)行政配置;(2)市场配置;(3)混合配置。
    2.理解:(1)“行政配置”模式的缺陷;(2)“市场配置”模式的特点。
    3.应用:对“混合配置”探讨。

    (三)劳动力流动

    1.识记:(1)劳动力流动的类型;(2)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主要因素;
    (3)劳动力流动的正负效应。
    2.理解:(1)劳动力流动的意义;(2)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3.应用:(1)试分析人才流动与经济体制的关系;(2)劳动力流动的流动成本分析;(3)从个体因素分析劳动力的流动性。
   
    第三节  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劳动力供给
    (二)劳动力需求

    二、考核目标

    1.识记:(1)劳动力供给及其组成;(2)影响劳动供给的诸因素。
    2.理解:(1)劳动力参与率;(2)工资率;(3)影响个人工作选择的的非经济因素。
    3.应用:试分析闲暇和收入之间存在的替代关系。

    (二)劳动力需求

    1.识记:(1)派生需求;(2)边际生产力、边际产量、边际收益。
    2.理解:(1)短期劳动力需求理论;(2)长期劳动力需求理论
    3.应用:试分析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宏观因素。
      第四节  劳动力市场歧视
    一、考核知识点

    (一)歧视的含义及表现
    (二)产生歧视的原因

    二、考核目标

    (一)歧视的含义及表现

    1.识记:(1)前劳动力市场歧视和劳动力市场歧视;(2)机会不均等和分配不公平。
    2.应用:试分析女性在就业方面的歧视问题。

    (二)产生歧视的原因

    1.识记:(1)个人偏见;(2)不完全信息。
    2.理解:偏见的主要来源。
    3.应用:试分析劳动力市场歧视产生的原因。
 
    第四章  劳动者的收入分配
    第一节  按劳分配及按生产要素分配

    一、考核知识点

    (一)按劳分配及其实现条件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必要性
    (三)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二、考核目标

    (一)按劳分配及其实现条件

    1.识记:(1)马克思按劳分配的特定内容;(2)按劳分配实现的条件。
    2.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的特点。

    (二)按生产要素分配及其必要性

    1.识记:(1)生产要素;(2)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
    2.理解:(1)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必要性;(2)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结合。

    (三)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

    1.理解: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第二节  劳动工资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劳动工资的含义及构成比
    (二)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三)工资决定理论
    (四)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五)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六)我国劳动工资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二、考核目标

    (一)劳动工资的含义及构成比

    1.识记:(1)基本工资;(2)奖金;(3)津贴;(4)补贴;(5)薪金。
    2.理解:劳动工资的一般构成。

    (二)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

    1.识记:(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3)计件工资的八种基本形式。
    2.理解:(1)计时工资的适用条件;(2)计件工资的适用条件。

    (三)工资决定理论

    1.识记:(1)维持生产工资理论;(2)工资基金理论;(3)边际生产工资理论;(4)均衡价格工资理论;(5)集体谈判工资理论;(6)购置力工资理论;(7)人力资本理论。
    2.理解:社会主义工资理论。

    (四)工资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1.识记:工资水平。
    2.理解:影响工资水平的诸因素

    (五)货币工资与实际工资  
  
    1.识记:(1)货币工资;(2)实际工资。
    2.理解:确保劳动者实际工资水平不下降的具体措施。
    3.应用:试分析工资与物价如何挂钩。

    (六)我国劳动工资改革及其发展趋势

    1.识记:建国以来我国工资制度改革的历史。
   
    第三节  收入分配差别
    一、考核知识点

    (一)工资差别
    (二)收入分配不平均

    二、考核目标

    (一)工资差别

     1.识记:(1)职业工资差别;(2)脑体工资差别;(3)工龄工资差别。
     2.理解:脑力、体力劳动工资差别的确定。

    (二)收入分配不平均

    1.识记:(1)欧希玛指数;(2)洛仑兹曲线与基尼系数。
    2.理解:收入分配不平均产生的原因。
      第五章  就业概述
    第一节  就业的定义和特征

   一、考核知识点

    (一)就业的定义
    (二)就业的基本特征

    二、考核目标

    (一)就业的定义

    1.识记:就业。
    2.理解:就业必须符合的四个条件。
      (二)就业的基本特征       1.不同就业形式所共有的特征。       第二节  影响就业的因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劳动力资源因素     (二)经济因素     (三)就业观念     (四)社会保障因素       二、考核目标
    (一)劳动力资源因素
      1.识记:劳动力供给和就业需求之间存在的三种关系。     2.理解:劳动力资源的质量影响着就业结构。       (二)经济因素       1.理解:(1)经济因素是影响就业的决定因素;(2)经济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三)就业观念       1.理解:就业观念转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四)社会保障因素       1.理解:社会保障因素对就业的影响。       第三节  就业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就业结构及其变动规律     (二)我国的就业结构状况       二、考核目标
    (一)就业结构及其变动规律
      1.识记:就业结构     2.理解:就业结构变动的历史规律。       (二)我国的就业结构状况
    1.应用:对我国就业结构的变动进行考察。
      第四节  就业制度
    一、考核知识点

    (一)就业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二)我国就业制度的历史演变
    (三)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二、考核目标

    (一)就业制度的含义和作用

    1.识记:(1)就业制度;(2)就业制度的基本内容。
    2.理解:就业制度的作用。

    (二)我国就业制度的历史演变

    1.识记:(1)单一计划性的就业制度;(2)市场化的就业机制。
    2.应用:对我国1980年以来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进行考察。

    (三)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1.应用:对我国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考察。
   

    第六章  就业政策

    第一节  就业政策的一般构成

    一、考核知识点

    (一)调节劳动力需求政策
    (二)调节劳动力供给政策
    (三)调节劳动力交换政策

    二、考核目标

    (一)调节劳动力需求政策

    1.识记:(1)凯恩斯就业理论;(2)充分就业。
    2.理解:在我国实行就业导向的增长政策。

    (二)调节劳动力供给政策

    1.识记: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

    (三)调节劳动力交换政策

    1.识记:(1)工资政策;(2)劳资关系政策。
    2.理解:劳动力市场的正常运转需要一个有效的报酬制度。
  
    第二节  主要西方国家的就业政策

    一、考核知识点

    (一)美国的就业政策
    (二)瑞典的就业政策
    (三)日本的就业政策
    (四)英国的就业政策

    二、考核目标

    (一)美国的就业政策

    1.识记:(1)“积极政策”;(2)“无形的人力计划”;(3)公共就业服务。
    2.理解:美国的失业补偿和保险政策。

    (二)瑞典的就业政策

    1.识记:(1)“团结”工资;(2)瑞典就业政策的“福利”特点。
    2.理解:瑞典的失业现金补助政策。

    (三)日本的就业政策

    1.识记:(1)“终身雇用”制;(2)终身技能开发。
    2.理解:(1)日本因时、因地制宜的就业政策;(2)日本的失业保险和福利政策。
   
    (四)英国的就业政策
    1.识记:“从出生到坟墓”的社会保障政策。
    2.理解:英国政府干预就业的宏观干预措施。
   
    第三节  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一、考核知识点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展望

    二、考核目标

    (一)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1.识记:(1)总政策;(2)具体政策。
    2.理解:(1)几种特殊的就业政策;(2)鼓励就业政策。

    (二)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展望

    1.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将变得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富有活力。
    2.应用:对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政策调整的展望。

    第七章  失业

    第一节  失业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失业、待业和下岗
    (二)失业类型的划分

    二、考核目标

    (一)失业、待业和下岗

    1.识记:(1)失业;(2)待业;(3)下岗。
    2.理解:(1)界定失业的标准;(2)“下岗”、“待业”两概念的过渡性。

    (二)失业类型的划分

    1.识记:(1)摩擦性失业;(2)结构性失业;(3)周期性失业;(4)显性失业和隐性失业;(5)工资刚性。
    2.理解:(1)摩擦性失业的特点;(2)结构性失业的特点;(3)周期性失业的特点。
    3.应用:(1)试分析摩擦性失业难以避免的原因;(2)试分析总量平衡情况下的失业;(3)试分析企业(应付经济不景气)解雇工人偏好。

    第二节  失业的衡量

    一、考核知识点

    (一)自然失业率
    (二)失业率
    (三)失业警戒线

    二、考核目标

    (一)自然失业率

    1.识记:(1)充分就业;(2)自然失业率(正常失业率)。
    2.理解:促使自然失业率上升的原因。

    (二)失业率
      1.识记:(1)奥肯法则;(2)失业率和年失业率。
    2.理解:(1)失业率的确定;(2)失业率是一个重要指标。
    3.应用:(1)失业率的统计调查方法;(2)失业率被高估或被低估的原因。

    (三)失业警戒线

    1.识记:西方发达国家对失业率的相对标准。
    2.应用:在我国制定失业警戒线的两种方法。
      第三节  我国的失业问题
    一、考核知识点

    (一)我国失业的特点和原因
    (二)失业治理

    二、考核目标

    (一)我国失业的特点和原因

    1.理解:(1)我国失业的特点;(2)我国失业的原因。

    (二)失业治理

    1.识记:现阶段我国失业治理两大关键问题。
    2.理解:我国失业治理的几个主要途径。

    第八章  职业基础理论

    第一节  职业概述

    一、考核知识点

    (一)职业的含义和特征
    (二)职业的功能
    (三)职业的分类
    (四)职业准入

    二、考核目标

    (一)职业的含义和特征

    1.识记:(1)劳动分工与职业;(2)工作成为职业必须具备的条件。
    2.理解:职业的特征

    (二)职业的功能

    1.识记:(1)职业的社会功能;(2)职业的经济功能。
    2.理解:职业的社会协作功能、社会分层功能、社会变迁功能、社会控制功能和再社会化功能。

    (三)职业的分类

    1.识记:(1)蓝领;(2)白领;(3)金领。
    2.理解:国家和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四)职业准入

    1.识记:(1)职业资格证书;(2)职业准入
    2.理解:(1)职业资格认定;(2)职业技能鉴定。

    第二节  职业选择

    一、考核知识点

    (一)影响选择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
    (二)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

    二、考核目标

    (一)影响选择的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

    1.识记:(1)兴趣;(2)气质;(3)能力和技能;(4)社会时尚。
    2.理解:(1)影响职业选择的个体因素;(2)影响职业选择的社会因素。
    3.应用:结合罗欧的研究,分析家庭教育对个体选择职业所产生的影响。

    (二)霍兰德人职匹配理论

    1.识记:职业测评
    2.理解:人职匹配理论。
    3.应用:“方正”职业兴趣评估测验。
      第三节  职业地位和声望
    一、考核知识点

    (一)职业地位
    (二)职业声望

    二、考核目标

    (一)职业地位

    1.识记:(1)职业地位;(2)爱德华职业地位分级表。
    2.理解:(1)职业地位的功能主义解释;(2)职业地位分级的决定因素。
    3.应用:塞特职业地位分级表。

    (二)职业声望

    1.识记:(1)职业声望;(2)职业声望的特点。
    2.理解:职业声望的影响因素。
    3.应用:(1)康兹职业声望量表;(2)诺斯—哈特职业声望量表。
      第四节  职业生涯
    一、考核知识点

    (一)职业生涯的含义
    (二)职业生涯设计

    二、考核目标

    (一)职业生涯的含义

    1.识记:(1)职业生涯;(2)金斯伯格的观点;(3)萨帕的观点。
    2.理解:萨帕的五阶段发展模式。

    (二)职业生涯设计

    1.识记:比尔·拉福的方案。
    2.理解:(1)职业生涯设计中要考虑的一些主要因素;(2)职业生涯设计是方向,更是过程。
      第五节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考核知识点

    (一)重在择业观教育
    (二)做好具体工作

    二、考核目标

    (一)重在择业观教育

    1.识记:毕业生就业改革的两大难点。
    2.理解:大学生“就业难”很大程序是一个择业观的问题。
    3.应用:择业观教育如何做细、做深、做实、做透。

    (二)做好具体工作

    1.识记:就业指导的两项基础性工作。
    2.理解:“就业兴,招生兴;招生兴,学校兴”。
    3.应用:就业指导如何为大学生做好信息服务工作。

    第九章  求职准备

    第一节  撰写简因

    一、考核知识点

    (一)简历的格式与结构
    (二)电子求职简历

    二、考核目标

    (一)简历的格式与结构

    1.识记:(1)简历的格式;(2)简历的结构;(3)常见英文求职简历的结构。
    2.理解:( 1)简历撰写要点;(2)简历撰写六忌。

    (二)电子求职简历

    1.识记:电子简历的类型。
    2.应用:(1)制作扫描仪可识别简历;(2)制作电子邮件简历;(3)制作多媒体简历;(4)用E—mail发简历。

    第二节  准备求职信

    一、考核知识点

    (一)求职信的结构和内容
    (二)求职信的撰写

    二、考核目标

    (一)求职信的结构和内容

    1.识记:(1)求职信的五个组成部分;(2)英文求职信的格式;(3)求职信的内容。

    (二)求职信的撰写

    1.识记:撰写求职信的要点。
    2.应用:(1)试写求职信;(2)试作求职信摘要。

    第三节  收集就业信息

    一、考核知识点

    (一)就业信息的内容及获取渠道
    (二)就业信息的筛选和利用

    二、考核目标

    (一)就业信息的内容及获取渠道

    1.识记:(1)求职信息的内容;(2)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2.应用:(1)利用大众传媒获取就业信息;(2)利用社会关系获取就业信息;(3)利用职业中介机构获取就业信息。

    (二)就业信息的筛选和利用

    1.识记:(1)信度分析;(2)效度分析;(3)内涵分析。
    2.理解:信息筛选处理的要点。
    3.应用:通过三种途径来利用信息。

    第十章  求职面试

    第一节  面试的含义、目的及基本范式

    一、考核知识点

    (一)面试的含义及目的
    (二)面试的基本范式

    二、考核目标

    (一)面试的含义及目的

    1.理解:(1)面试较之笔试的优点;(2)面试的主要目的。

    (二)面试的基本范式

    1.识记:(1)程式化面试;(2)非程式化面试;(3)问题式面试;(4)压力式面试;(5)综合式面试;(6)单独面试;(7)群众面试;(8)常规面试;(9)评价中心(情景模拟面试);(10)一次性面试;(11)阶段性面试。
    2.理解:评价中心的几种主要形式。

    第二节  面试的问题

    一、考核知识点

    (一)用人单位的问题
    (二)个人素质的问题
    (三)创新能力和行政职业能力的问题

    二、考核目标

    (一)用人单位的问题

    1.理解:在参加面试前,要尽可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问题。

    (二)个人素质的问题

    1.识记:(1)个人经历的问题;(2)个人素质的问题
    2.应用:面试时,处理好“实事求是”和“推销自己”之间的关系。

    (三)创新能力和行政职业能力的问题

    1.理解:这类问题主要靠求职者在平时的训练和积累。
                  
    第三节  面试的特点和语言技巧运用

    一、考核知识点

    (一)面试的特点
    (二)口头语言技巧
    (三)体态语言技巧

    二、考核目标

    (一)面试的特点

    1.理解:面试不同于笔试等遴选方法的特点。
    2.应用:试分析面试中考核方法的多样性。

    (二)口头语言技巧

    1.应用:成功面试中交谈技巧的共同之处。

    (三)体态语言技巧

    1.应用:从“看”、“握手”、“坐”、“站”、“走”、“笑”等方面掌握面试时体态语言技巧。

    第四节  面试的准则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考核知识点

    (一)应试者应遵循的准则
    (二)应试者应避免的问题

    二、考核目标

    (一)应试者应遵循的准则

    1.理解:面试时,应试者应遵循的准则。

    (二)应试者应避免的问题

    1.理解:面试时,应试者应避免的几个问题。
    2.应用:失败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竞争与择优

    第一节  公务员考试

    一、考核知识点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
    (二)申论考试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二、考核目标

    (一)国家公务员制度

    1.识记:(1)公务员;(2)干部;(3)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
    2.理解:(1)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原则;(2)国家公务考试的主要类型。

    (二)申论考试

    1.识记:(1)申论;(2)申论考试;(3)申论考试的结构。
    2.理解:申论考试的全过程。

    (三)行政职业能力测试

    1.识记:(1)行政职业力;(2)行政职业能力倾向测试。
    2.应用:(1)知觉速度与准确性测试;(2)数量关系测试;(3)判断推理测试;(4)言语理解与表达测试。
      第二节  社会需要的大学生
    一、考核知识点

    (一)人才测评
    (二)知识女性的就业

    二、考核目标

    (一)人才测评

    1.识记:(1)在职测评;(2)任职测评;(3)竞职测评;(4)个人测评。
    2.应用:通过人才测评给求职者的“素质”打分。

    (二)知识女性的就业

    1.识记:(1)在工作上女性的优势;(2)女生就业要克服的心理障碍。
    2.理解:(1)女生在服务业中适合从事的职业;(2)女大学生择业趋向。
    3.应用:解析“女性就业难”的原因。

    第十二章  高技术对工作的影响

    第一节  高技术是什么

    一、考核知识点

    (一)高技术的认定标准
    (二)职业结构标准的应用

    二、考核目标

    (一)高技术的认定标准

    1.识记:(1)朝阳工业和夕阳工业;(2)研究与开发强度。
    2.应用:(1)以就业增长率作为测定高技术的标准;(2)以研究与开发强度测定高技术产业。

    (二)职业结构标准的应用

    1.理解:用职业结构来确定高技术产业,在许多方面比其他指标优越。
    2.应用:安·马克森等人的做法。
    
    第二节  高技术与职业结构变革

    一、考核知识点

    (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争
    (二)朝阳工业和夕阳工业
    (三)就业结构变革的测度

    二、考核目标

    (一)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之争

    1.识记:(1)乐观主义者的观点;(2)悲观主义者的观点。
    2.理解:高技术同时是增加就业机会和减少就业机会的因素。
    3.应用:解析高技术发展的劳动前景。

    (二)朝阳工业与夕阳工业

    1.识记:(1)产业革命;(2)就业结构的变革
    2.理解:产业革命和就业结构变革之间的关系。

    (三)就业结构变革的测度

    1.识记:(1)贝尔的《后工业社会》;(2)服务经济;(3)专业与技术人员;(4)奈斯比特的《大趋势》;(5)波拉特的《信息经济》。
基础   2.理解:(1)服务业就业的增长趋势;(2)脑力劳动的增长趋势;(3)专业与技术人员数目的指数增长;(4)信息经济是以人才资源为基础的经济。
    3.应用:(1)对“服务”含义的新理解;(2)波拉特对“第四产业”经济价值的计算方法。
      第三节  重新思考工作
    一、考核知识点

    (一)将来的工作机会
    (二)缩短工作时间
    (三)规范经济与非规范经济

    二、考核目标

    (一)将来的工作机会

    1.识记:(1)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理论;(2)劳动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资本密集型。
    2.理解:由于科技进步,将来不会有足够的传统工作用来分配。

    (二)缩短工作时间

    1.识记:(1)非全日制工作;(2)弹性工作制(3)假日经济;(4)在家上班。
    2.理解:缩短工作时间对弥补就业差距的意义。

    (三)规范经济与非规范经济

    1.识记:(1)白色经济;(2)黑色经济;(3)橙色经济;(4)紫色经济;(5)绿色经济。
    2.理解:(1)经济的颜色不是非白即黑的;(2)非规范经济(剔除黑色经济)是一个工作的蓄水池。
    3.应用:(1)解析紫色经济;(2)解析橙色经济;(3)解析绿色经济。
   
    第十三章  未来工作展望
    第一节  网络发展对职业的影响

    一、考核知识点

    (一)网络衍生新职业
    (二)网络经济与创业
    (三)网上招聘浮出水面

    二、考核目标

    (一)网络衍生新职业

    1.识记:(1)内容、基础设施和商业运营;(2)千种网络热门新职业。
    2.理解:网络给我们每个人以机会和挑战。

    (二)网络经济与创业

    1.识记:(1)网络经济;(2)直接经济和迂回经济。
    2.理解:(1)互联网动摇了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2)网络与工作的“分散化”。
    3.应用:解析网络对服务业的影响。

    (三)网上招聘浮出水面

    1.应用:解析网上招聘的优势。

    第二节  WTO对我国就业的影响

    一、考核知识点

    (一)WTO重构就业空间
    (二)人才竞争国际化
    (三)WTO促进就来体制改革
    (四)WTO与大学毕业生就业

    二、考核目标

    (一)WTO重构就业空间

    1.理解:(1)WTO带来新的就业机会;(2)WTO是件复杂的好事。
    2.应用:(1)解析入世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2)解析入世对农业就业的影响。

    (二)人才竞争国际化

    1.识记:(1)联合国对“文盲”定出的三个标准;(2)中产阶层。
    2.理解:(1)应对入世,我们要走出一条从体力劳动密集型到脑力劳动密集型的道路;(2)入世后,中国将出现一个中等收入阶层或中等收入群体。

    (三)WTO促进就业体制改革

    1.应用:解析入世后我国就业体制改革的趋势。

    (四)WTO与大学生毕业生就业

    1.理解:(1)入世后高校毕业生就业将面临的新形势;(2)高等教育要抓住契机,解决好如何与WTO合拍共舞的问题。
    2.应用:当代青年人应该如何提高自己,应对入世的挑战。
      第三节  大学生与“知本家”
    一、考核知识点

    (一)让“创业梦”成为现实
    (二)风险与成功
    (三)“海归派”的创业

    二、考核目标

    (一)让“创业梦”成为现实

    1.理解:(1)21世纪的社会要崇尚“创业”;(2)《个人独资企业法》出台的意义。
    2.应用:构思自己的“创业计划”。

    (二)风险与成功

    1.理解:(1)创业有风险,要有充分思想准备;(2)大学生创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海归派”的创业

    1.理解:(1)“海归派”创业的意义;(2)创业对“海归派”也是机会与挑战并存。
    
    III、附录题型举列及解答要求

    一、填空题(答案准确、规范)

    1.          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劳动者或劳动群体,为达到某种共同的目的而在行为上相互配合的行为方式。

    2.现在通过人才测评给求职者的素质“打分”,在一般的情况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心理测验和        
      二、判断题(在下列陈述中,选择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判断正确得1分,不判断不得分,判断错误扣1分)。
    1.劳动行为等于劳动者行为。(    )

    2.符合劳动年龄的人口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劳动力群体和非劳动力群体。(    )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适合题意的答案)

    1.在进行工作绩效评估时,评估人在评估被评估人时,把绩效中的某一次要方面甚至与工作绩效无关的某一方面看待过重,从而影响了整体绩效的评估,此为         。
    A、近因误差        B、晕轮效应误差
    C、感情效应误差    C、暗示效应误差

    2.用        定义高技术,从理论上讲,这个标准抓住了高技术产业的一个特征——“高智力”。
    A、就业增长率    B、研究与开发强度    C、尖端性    D、职业结构

    四、多项选择题

    1.握手是十分重要体态语言,在面试时,如果面试官主动和你握手,你应该         
    A、谢绝握手        B、自信地握手
    C、爽快地握手      D、用力地握手
    E、两只的去握手

    2.制约劳动力人口数量的人口因素有        
    A、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B、总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动
    C、政策规定的劳动年龄的上下限
    D、人口性别构成变化
    E、人口的受教育程序

    五、名词解释(答案准确、扼要)

    1.生产要素(答案:略)
    2.职业生涯设计(答案:略)

    六、简答题(答案要点清晰,归纳扼要完整)

    1.简述产生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原因。(答案:略)
    2.简述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主要类型。(答案:略)

    七、论述题(要求正确理解题意,立论准确,答案思路清晰,具有说服力)

    1.试析劳动力资源投资的特点。(答案:略)
    2.中国入世后,当代年表人应该如何准备应对新的挑战?(答案:略)
      IV、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落实,兹对有关问题作出说明,并提出实施要求。

    一、考核目标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标准化,本大纲在列出各章考核知识点的同时还规定了考核目标,使自学应考者能够进一步明确考试内容和要求,从而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者能够更加全面地、更有针对性地分层次进行辅导学习,使考试命题者能够更加明确命题范围,更准确地安排试题的知识能力层次和难易程度。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三个能力层次是递进等级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能知道有关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认知和表述,这是低层次的要求。

    理解: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和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规范和方法的区别和联系,这是中等层次的要求。

    应用: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规范和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自学方法指导

    1.把握“大纲”

    《劳动与就业课程自学考试大纲》是规范课程自学者学习范围、要求和考试标准的文件。它是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具体指导考生自学、社会助学与进行命题的依据,也是编著自学教材和自学指导书的依据。为此,考生必须仔细阅读考试大纲,了解本课程性质、任务、学习目的及考核内容和考核目标,明确学习本课程必须具备的知识、考试题型及其解答要求。只有真正领会考试大纲的精神实质,把握其精髓要领,才能纲举目张,学得更有成效。

    2.研读“教材”

    在准确、完整地把握大纲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研读自学教材,应着重理解和掌握劳动与就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教材中各章节之间所有内容既互联系又相对独立。为此,自学应考者可以按下列方法研读教材;首先,全面系统地学习各章节,记忆应当识记的基本概念和名词,领会应当理解的基本理论和规范;其次,力求掌握各章节之间的内容联系;注意分清相近的概念、相似的问题,并注意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这往往是本课程的难点所在;再次,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切实掌握重点,并有计划,有目的地深入学习,重点章节。切忌在未了解全貌的情况下盲目地、孤立地去抓重点。为此,要求自学应考者要反复研读教材,在全面掌握的基础上抓重点和难点。

    3.重视“实践”

    本课程有大量来源于理论指导和经验总结的方法和技巧,可以直接应用社会就业工作的实践。在学习劳动与就业课程时,学员应当注意将书本知识和自己的实际工作和亲身体会结合起来,分析研究,对照比较,从而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教材有关的内容。例如,择业观教育、心理分析、人才测评、面试技巧、职业生涯设计等等。向书本学习,也要向那些富有经验的工作人员学习,在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具体操作的能力,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4.参阅“资料”

    劳动制度和就业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密切相连。随着进入新世纪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新情况、新问题、新观点、新方法不断出现,教材内容往往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因而,学有余力的学员除了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内容外,还可以参阅各种报刊杂志和专门文献,以便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了解劳动和就业研究的最新成果。

    三、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1.社会助学者应根据本大纲规定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认真学习和钻研指定的教材,明确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特点,明确自学的要求。同时,要对自学应试者进行切实有效地辅导,引导他们掌握重点和难点,防止自学中的各种偏向,把握社会助学的正确方向。

    2.要正确处理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之间关系,努力引导自学应考者将识记、理解和运用联系起来,把基础知识和理论化为应用能力结合起来,在全面辅导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和提高自学应考者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要正确处理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课程内容有重点和一般之分,但考试内容是全面,作为重点到一般是互相联系的,不能截然分开。社会助学者应指导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学习教材,掌握全部考试内容和考核知识点 ,在此基础上再突出重点。总之,要重点学习同兼顾一般结合起来,切勿孤立地抓重点,甚至把自学应考者引向猜题、押题的歧途。

    4.社会助学者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帮助自学应考者学习,劳动与就业课程内容多、覆盖面大,需要记忆,掌握的知识点多。社会助学者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帮助学员全面记忆,掌握知识要点,提高分析实际问题和择业求职的能业。

    四、关于命题考试的若干要求

    1.本课程命题考试,应根据大纲所规定的考核内容和考试目标来确定考试范围和考核要求,不要任意扩大和缩小考试范围,提高或降低考核要求。考试命题要覆盖全书各章,并适当突出重点章节,体现本课程的内容重点。

    2.本课题在试题中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占40%、理解占40%、应用占20%。

    3.试题要合理安排难度结构,试题难易可以分为易、较易、中等、较难、难五个等级。每份试卷中,不同难易度试题的分数比例一般为:易占20%,较易占30%,中等20%,较难20%,难10%,必须注意,试题的难易程度与能力层次不是一个概念,在各能力层次中都会存在不同的难度问题,切莫混淆。

    4.本课程考试试卷可能采取的题型是:填空题、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各类题型的具体样式及解答要求参见本大纲附录。

    5.本课程考试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评为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以上就是关于“27033 劳动与就业”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江苏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江苏自考常见问题、院校动态,政策公告,考试题库,复习备考、专业目录。敬请关注下方“江苏自考微信公众号”或加入“江苏自考考生交流群”和千万自考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自考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加入“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 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哦!)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江苏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报考提醒

报名入口 查询系统

自考交流群

咨询老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免费送《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
进群领取《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报考服务

025-8323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