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江苏自考网(www.jiangsuzikao.com)!

咨询电话:025-83235887 / RSS地图 / 网站地图
自考专题:
来源:江苏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6:30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一、单项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显著特征是:实践性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灯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4、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6、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不可知论

  7、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8、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9、现代西方哲学,不论是人文主义,还是科学主义,其实质都是:唯心主义

  10、哲学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在于:适应时代的需要

  11、最早把马列主义传入中国的先进分子的代表是:李大钊

  12、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学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

  13、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产生之前,不存在: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斗争

  14、一切唯心主义都主张: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精神

  15、划分两种历史观的根本标问候语是: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在决定社会意识

  16、使人们对微观宇宙的认识达到前所未有水平的是:夸克禁闭理论

  17、判断一种哲学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取决于它:是否反蚋了时代精神的精华

  18、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根本观点

  19、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哲学成了:一切知识的总汇,成了“科学之科学”。这表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并没有搞清楚哲学的真正对象是什么

  20、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这首先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所决定的。

  21.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

  二、多项知识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1)从内容上讲,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从研究对象来讲,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3)从阶级属性、功能上来讲,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在实践基础上是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相统一

  (5)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精华

  2、马克思义义产生的主要的三大自然科学前提是:(1)达尔文进化论,(2)细胞学说,(3)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影响最大的有:思格尔的哲学和费尔巴哈的哲学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块整钢”,它的主要部分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明显的局限性是:机械性,形而上学和不彻底性

  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1)它做到了辩证法同唯物主义的结合和统一

  (2)它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结合和统一

  (3)它使得哲学第一次成为科学形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分别是:剩余价值学说和历史唯物主义

  8、属于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的有:费尔巴哈、尼采、叔本华和萨特

  9、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两股思潮,它们分别是:人本主义思潮和科学主义思潮

  10、马克思主义把科学看作:(1)是“历史的有力杠杆” (2)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11、马克思主义指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里指的“真正哲学”:(1)可能是唯物主义哲学 (2)可能是唯心主义哲学 (3)取决于是否以思想的形式表现了时代的精神  (4)马克思主义哲学

  12、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寻求强国富民之路行不通,从世界观、方法论高度找原因是因为:

  (1)所有从西方引进的新思潮,都没有能超出旧哲学的圈子

  (2)都是在旧哲学的框架内,寻找治病药方,设计未来社会的图景

  13、世界

[1]  

以上就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料共享”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江苏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江苏自考常见问题、院校动态,政策公告,考试题库,复习备考、专业目录。敬请关注下方“江苏自考微信公众号”或加入“江苏自考考生交流群”和千万自考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自考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加入“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 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哦!)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江苏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报考提醒

报名入口 查询系统

自考交流群

咨询老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免费送《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
进群领取《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报考服务

025-8323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