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江苏自考网(www.jiangsuzikao.com)!

咨询电话:025-83235887 / RSS地图 / 网站地图
自考专题:

北大“心理测量”听课笔记(1-3章)

发布时间:2018-05-23编辑整理:江苏自考网浏览次数:(

来源:江苏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6:34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测量的历史

  一:古代

  1) 在中国古代,只能说是圣人贤哲的言谈或著作中有心理测量的思想体现(不是真正的测量)。

  2) 公元6世纪,南朝人刘勰的著作《新论。专学》中提到了类似现代“分心测验”的思想,他提到“左手画方,右手画圆,无一俱成”。

  3) 中国古代的“七巧板”是很常见的一种儿童玩具,其实它可以称为创造力测量的工具。

  4) 纵观中国古代心理测量的思想,我们不难看出其中包含着典型的东方文化特点:定性描述及带有道德判断色彩。

  二:近、现代

  1.近代

  1) 1916年,樊炳清先生首先介绍了比内 – 西蒙智力量表。

  2) 廖世承和陈鹤琴先生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了心理测验课,1921年,他两出版了《心理测量法》一书。

  3) 1922年夏天,中华教育改进社聘请美国教育心理测验专家麦考尔。(说明我国近代心理测量与世界同步)

  4) 1924年,陆志韦先生发表了《订正比内西蒙智力测验说明书》(1修);30年代又与吴天敏再次做了修订(2修,80年代3修)。

  5) 1931年由艾伟、陆志韦、陈鹤琴、萧(山孝)嵘等倡议,组织并成立了中国测验学会。1932年,《测验》杂志创刊。

  6) 此时我国的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约20种,教育测验50种。

  7) 丁瓒等于1946,1947~1952年分别将TAT(主题统觉测验)与韦克斯勒 – 布勒维测验用于临床。1948~1951年间,刘范使用过RIT(罗夏克墨迹图测验)。

  8) 著作:至1949年,出版的测验方面的书籍共计20余种。

  2.现代

  1) 历史背景:解放初期,受苏联影响。1936年,苏联在批判“儿童学”时扩大化,心理测量一概禁止。

  2) 1978年北大首建心理系开始,心理测验得到恢复。

  3) 1979年,林传鼎、张厚粲等以国外资料为参考,编制了少年儿童学习能力测验。

  4) 1980年初,北师大心理系开设了心理测量课。

  5) 1984年,北京召开的第五届全国心理学年会上,成立了心理测验工作委员会。

  三:科学心理测验的产生

  1. 西方早期心理测验产生的原因

  1) 心理测验的产生,是出于实际需要。最初人们用测验,是因为要治疗智力落后者和精神病人。

  艾斯奎罗第一个把智力落后与精神病分开。他认为:精神病以情绪障碍为标志,不一定伴随智力落后,而智力落后则是以出生时或婴儿期表现出来的智力缺陷为主要标志。

  50多年以后,法国心理系家比内才提出应该从正常学校学习的儿童中筛选出不适应的儿童,安排在特殊的班级里学习和教育。此一举动导致心理测验史上重大事件的发生-第一个智力测验的诞生。

  2)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是心理测验产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试验室,从视觉、听觉以及其它感觉和简单反应时的实验研究。

  实验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还给心理测量带来另一个副产品:严格的标准化程序。

  2. 西方早期的心理测验尝试

  1) 弗兰西斯。高尔顿可以说是第一个倡导心理测验的人。

  他于1884年在伦敦国际博览会上专门设立了一个“人类测量试验室”。可测身高、体重、胖瘦、视听觉敏感度等。高尔顿的这一举动可谓是心理测量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系统地测量个体差异的尝试。

  他还是使用评定量表和问卷法的先驱。

  他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发展了分析个体差异资料的统计方法。

  2)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于1890年发表《心理测验与测量》于《心理》杂志上,这是在心理学文献中首次出现“心理测量”。

  3. 比 – 西量表的诞生以及心理测验的发展

  1) 制定:1904年为鉴别弱智儿童,比内于西蒙合作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科学的智力测验-比内 – 西蒙量表。

  2) 发表:1905年发表,史

[1]    

以上就是关于“北大“心理测量”听课笔记(1-3章)”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江苏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江苏自考常见问题、院校动态,政策公告,考试题库,复习备考、专业目录。敬请关注下方“江苏自考微信公众号”或加入“江苏自考考生交流群”和千万自考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自考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加入“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 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哦!)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江苏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报考提醒

报名入口 查询系统

自考交流群

咨询老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免费送《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
进群领取《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报考服务

025-8323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