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江苏自考网(www.jiangsuzikao.com)!

咨询电话:025-83235887 / RSS地图 / 网站地图
自考专题:
来源:江苏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6:43

  第七章 公共关系的过程

  1.公共关系管理:是对组织与社会公众之间传播沟通的目标、资源、对象、手段、过程和效果等基本要素的管理。

  2. 公共关系管理的意义:A. 增强PR工作的系统性B. 提高PR工作的可控性C. 加强PR工作的预测性D. 促进PR工作的成熟性。

  3. PR四步工作法:PR调查 PR策划 PR实施 PR评估(计划性、整体、系统)。

  4. PR六步工作法:估计形势 确定目标 确定公众 选择媒介  编制预算评估。

  5. PR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因素:环境因素、主体因素、传播技术因素。

  6.组织自我形象:一个组织自己所期望建立的社会形象,是一个组织公共关系工作的内在动力、方向、目的和标准。(调查的第一个环节)。

  7.自我形象的分析内容:A. 组织实态的调查分析B. 员工阶层的调查研究C. 管理阶层的调查分析D. 决策阶层的研究分析。

  8. 组织实际形象:组织的实际状态和行为在公众舆论中的投影、反映,即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组织实际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9. 实际形象分析的三个步骤:

  A. 公众辨认与分析B. 组织形象地位测量(知名度、美誉度)C. 组织形象要素分析

  10.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侧重于“量”的评价,即组织对社会公众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11.美誉度: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组织的社会影响的好坏。 两者的关系:A. 知名度要以美誉度为基础,才能产生正面的积极社会效果。B. 美誉度要以一定的知名度为前提条件,才能充分显示其社会价值。

  12. 组织形象地位四限图: 高美誉  (高美,低知;较稳定)  ⅠⅡ(双高,最佳,但美誉度压力较大)  低美誉 高知名  (不良状态,提高美誉度)  (恶劣状态,先降低知,再提高美)。

  13.组织实际形象分析:通过舆论调查和民意测验,了解组织在公众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分析实际形象状况。(PR调查的第二个环节)。

  14.组织形象差距分析:将组织的实际形象与组织的自我形象作比较分析,揭示二者间的差距,指明公共关系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调查的第三个环节)。

  15.组织形象的构成要素:(八个)A. 产品形象B. 管理形象C. 人员形象D. 环境形象E. 文化形象F. 社区形象G. 标识形象H. 媒介形象。

  16.组织形象规划的基本特征:(三个)A. 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主观性:

  组织上:自身形象塑造的主体。

  公众上:是组织形象认知与评价的主体。

  客观性:组织上:是客观实在的,是第一性的。

  公众上:总体上是客观的评价,有制约性。B. 统一性和差异性的结合统一性:

  组织上:形象要讲究整体效果。

  公众上:要求组织形象的一致性。差异性:组织上:自身必须有个性特征。

  公众上:要求组织形象有鲜明的针对性,突出。C. 恒定性和变通性的统一恒定性:组织上:人员、产品、等相对的稳定性及连贯性。

  公众上:形象的形成是逐步形成的,形成之后便会具有稳定及长期的影响。变通性:组织上:人员、产品、突出事件等发生,会引起形象的变化。

  公众上:重要公众的变化会促使组织形象的改变。

  17.研究目标公众对组织的特殊视角:(确定本组织在目标公众心目中的特定位置)A. 概括各类公众要求中的共同点,制定一般目标,设计总体形象。B. 注意分析特定目标公众的特殊要求。确定组织的主要公众对象,是制定PR特定目标的前提。

  18.建立有效的公众形象:A. 组织利益与公众利益的协调与平衡B. 总体形象与特定形象的协调与平衡C. 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协调与平衡。

  19.制定公共关系

[1]  

以上就是关于“自考公共关系学复习重点第七章”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江苏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江苏自考常见问题、院校动态,政策公告,考试题库,复习备考、专业目录。敬请关注下方“江苏自考微信公众号”或加入“江苏自考考生交流群”和千万自考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自考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加入“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 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哦!)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江苏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报考提醒

报名入口 查询系统

自考交流群

咨询老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免费送《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
进群领取《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报考服务

025-8323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