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江苏自考网(www.jiangsuzikao.com)!

咨询电话:025-83235887 / RSS地图 / 网站地图
自考专题:
来源:江苏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6:47
第六章 国家形式

  1、国家形式

  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国体指的就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寡中的地位”。政体是指“政权构成形式”。

  (2)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与政体相比,国体不能占首位。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国体决定政体;一定的政体必须适应一定的国体,当国体发生变革时,政体也就会发生变化政体反映表现国体;相同性质的国家完全可能选择不同的政体;

  (3)国体和政体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灵活性和变异性。

  3、马克思主义划分政体的标准

  第一、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

  第二,最高田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第三,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根据前两条标准,我们把国家分为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两大类。君主制政体的最基本特征,是最高国家权力事实或在象征意义上集中于君主一人,君主是没有任期限制的,一般是世袭的。共和制的基本特征,是无论象征最高国家权力的机关还是实际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都是通过某种形式的选举产生的,并且有严格的任期限制。

  4、君主制

  君主制政体包括专制君主制和立宪制两种:

  (1)专制君主制是在奴隶制专制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

  (2)立宪君主制是资产阶级国家以君主为国家元首。但君主的权力按宪法规定不同程度限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立宪君主制又分为二元君主制和议会君主制两种形式。

  (1)二元君主制是君主通过掌握内阁的任命权而控制着国家的行政权,因此内阁向君主负责,与掌握立法权的议会构成两个权力中心。故称为二元君主制。

  (2)议会君主制的特点: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国家权力机关。

  5、共和制

  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国家所采取的缴为普遍的政权组织形式。它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实现其阶级统治的理想形式。

  (1)议会共和制:凡是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为议会制共和国。

  (2)总统共和制:凡是由总统直接领导政府,政府不对议会负责的国家,称为总统制共和国。

  (3)委员会制:瑞士联邦是采取委员会制的典型,所谓委员会制,是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权由委员会集体行使的一种制度,亦称“合议制”。

  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指中国各族人民按照民主集中制

  原则,定期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其他国家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其负责。

  7、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内容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和根本准则。

  第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其他一切国家对它负责,向它报告工作,受它监督。

  第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8、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

  第一,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主要性观在人民的一切权力都统一地、集中地由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受选民监督。

  第二,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

  第三,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

  9、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处理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也就是一个国家的各个部分以什么形式和方式整和为国家的问题。

  在古代,曾经出现过两种主要的国家结构形式。一种是帝国形式,一种是分封割据形式。

  10、单一制和复合制

  (1)单一制:单一制是将国土按地域划分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的基本特点是:国家具有单一的宪法,统一的法

[1]  

以上就是关于“网友提供的政治学概论资料6”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江苏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江苏自考常见问题、院校动态,政策公告,考试题库,复习备考、专业目录。敬请关注下方“江苏自考微信公众号”或加入“江苏自考考生交流群”和千万自考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自考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加入“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 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哦!)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江苏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报考提醒

报名入口 查询系统

自考交流群

咨询老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免费送《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
进群领取《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报考服务

025-8323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