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江苏自考网(www.jiangsuzikao.com)!

咨询电话:025-83235887 / RSS地图 / 网站地图
自考专题:

2007年考试笔记辅导市政学笔记第十三章

发布时间:2018-05-23编辑整理:江苏自考网浏览次数:(

来源:江苏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6:47
 第一节城市人口管理

  一、城市人口运动趋势与城市人口管理的地位、任务

  1.城市人口运动表现出的趋势:(1)城市人口总量增长的趋势;(2)城市人口老老龄化的趋势。(3)城市人口受教育的水平不断提升的趋势。(4)城市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2.城市人口管理的地位与任务

  1)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常住人口户籍和人口变动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队城市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流动人口等管理。

  2)城市人口管理对建设城市有哪些意义

  (1)是城市政府的重要职责的。

  (2)是城市发展客观要求;

  (3)是充分发挥城市功能的有力保障。

  (4)是维护城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必要条件。

  3)城市人口管理的任务

  (1)贯彻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2)控制城市人口的机械变动。

  (3)实现对城市流动人口全面统一的管理。

  二、城市常住人口的管理

  城市常住人口户政管理及其职责

  1.城市常住人口指拥有城市户籍的城市人口,城市公安局或公安分局的派出所是城市常住人口户政管理的基层单位。

  2.户政管理机构主要内容户口登记、人口卡片、居民身份证管理、人口统计。

  3.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宣传教育工作;制定城市人口生育控制指标;落实城市人口生育控制指标;落实计划生育工必要的物质条件。

  三、城市流动人口的管理

  1.城市流动人口是指非城市常住户口而暂住或滞留在城市的人口。

  2.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的现状:流动人口规模大、经济流动人口比重高;人口流动周期长;经济发达城市流动人口增长幅度较大且流动人口构成日趋多样化。

  3.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双重影响

  1)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

  (1)流动人口弥补了二、三产业的岗位空缺。

  (2)有力支持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3)加强了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快了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进程。

  (4)活跃了城市市场,增加了城市城市财政收入。

  2)流动人口增加给城市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具体表现在:

  (1)加剧了城市基础设市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2)加重了城市政府的财政负担,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

  (3)给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4.城市流动人口的综合管理——总原则:综合治理,既堵又疏。

  1)限制流入量与居住时间;

  2)完善法制,依法管理流动人口;

  3)区别对待,分类分片归口管理。

  4)规定规划,把流动人口纳入规划管理的轨道。

  四、城市人口管理制度的改革

  1.我国原有人口管理制度的特点:努力控制大中城市人口增长,特别着重严格户口管理,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限制中小城市人口向大城市转移,限制内地城市人口向沿海城市转移。

  2.原有城市人口的弊端

  1)造成了实际上的不平等。

  2)阻碍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3)延缓了人口城市化进程。

  4)城市人口管理工作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混乱。

  3.城市人口管理制度改革的总体思路——核心在于户籍改革。

  1)实行全国城乡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户口

  2)实行居住地登记原则;

  3)实行以公民住房、职业和收入来源等主要生活基础与控制相结合的户籍迁移制度。

  4)实行大城市严格控制、中小城市适当放宽、城镇全面放开的方针,保证人口的合理流动。

[1]   

以上就是关于“2007年考试笔记辅导市政学笔记第十三章”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江苏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江苏自考常见问题、院校动态,政策公告,考试题库,复习备考、专业目录。敬请关注下方“江苏自考微信公众号”或加入“江苏自考考生交流群”和千万自考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自考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加入“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 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哦!)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江苏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报考提醒

报名入口 查询系统

自考交流群

咨询老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免费送《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
进群领取《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报考服务

025-8323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