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江苏自考网(www.jiangsuzikao.com)!

咨询电话:025-83235887 / RSS地图 / 网站地图
自考专题:
来源:江苏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7:26

  第六章人员使用
  
  第一节合理使用人员
  
  一、合理使用人员的意义
  
  人员是企业一切活动的主体,合理使用人员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从而使企业得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
  
  二、劳动生产率
  
  1、劳动生产率水平直接表明着企业的运行质量与水平。在劳动生产率的计算中涉及到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两个概念。活劳动是指在物质资料生成过程中所消耗的劳动;物化劳动是指凝结或体现在产品中的劳动。劳动生产率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从事劳动的效率,即活劳动的效率。
  
  2、劳动生产率计算的方法有两种:直算法和逆算法。
  
  (1)直算法是以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或销售额为单位进行计算,即:
  
  工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产品数量/生产时间
  
  商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销售额/销售人数
  
  说明:数值越大,表明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越多,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2)逆算法是以工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工时为单位进行计算,即:
  
  劳动生产率=生产时间/产品的数量
  
  说明:数值越小,表明每生产一个产品所消耗的工时越少,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
  
  3、劳动生产率的产品数量计算可以采用如下指标体系进行:
  
  (1)实物指标。
  
  以产品的件数、重量、容量等单位来进行的产品数量的计算。这种指标中所使用的单位比较单一,具有明显的行业特征,只能在生产同种产品的工矿与企业中使用。
  
  (2)变换指标。
  
  将相同属性的产品折合成同一指标计算,以使指标具有较宽的使用范围。
  
  (3)价值指标。
  
  这是一种按照总产值计算生产产品数量的标准,它以不变的价格计算产品生产总值。这种指标可以基于在全国范围内编制的产品不变价格,也可以通过现行价格进行计算。
  
  价值指标的优点是按照“优质优价”的规则所确定的产品价格可以概括地反映出产品的质量水平,以价格为尺度可以计算出企业生产过程中半成品所含有的劳动成果,可以较全面地反映出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具有更广泛的行业通用性。
  
  价值指标中还包含了企业的净产值和物质消耗两个不同方面的价值概念。企业的净产值是由于企业活劳动消耗而创造的价值;物质消耗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所创造的价值。
  
  (4)工时消耗指标。这是一种以产品生产所用工时来计算产品生产数量的指标,它能比较准确地计算由于活劳动消耗所产生的产品数量。
  
  生产产品所需时间的计算方法主要有:
  
  ◆有效作业时间。计算的是工人的纯工作时间。
  
  ◆广义工作时间。可以以工作日来计算,也可以以自然月、自然季度、自然年来计算每个工人的产品生产时间。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活劳动经济效益的途径
  
  1、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活劳动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
  
  2、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基本方法是:
  
  (1)不断加大产品设计与生产的科学技术投入。
  
  (2)依靠科技进行,不断节约能源与材料,降低物化劳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
  
  (3)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不断改进生产组织和劳动组织,保障企业各生产环节的同步运行,保持生产的均衡与协调一致。
  
  (4)采用分工协作方式,提高出勤率、有效工时利用率,巩固劳动纪律。
  
  (5)不断全面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与工作技能。
  
  (6)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第二节企业劳动组织
  
  一、企业劳动组织的任务
  
  1、企业劳动组织是企业劳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包含劳动定员编制、作业组的组织、工作轮班的组织和工作地的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2、企业劳动组织的任务是正确处理与协调生产过程中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和劳动者与劳动工具、劳动对象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整与改善自身劳动组织的形式,不断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建立合理的分工与协作的制度,优化劳动力的配备,充分发挥每个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合理的劳动分工与协作
  
  1、合理组织生产的要求

[1]    

以上就是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笔记第六章”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江苏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江苏自考常见问题、院校动态,政策公告,考试题库,复习备考、专业目录。敬请关注下方“江苏自考微信公众号”或加入“江苏自考考生交流群”和千万自考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自考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加入“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 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哦!)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江苏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报考提醒

报名入口 查询系统

自考交流群

咨询老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免费送《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
进群领取《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报考服务

025-8323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