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江苏自考网(www.jiangsuzikao.com)!

咨询电话:025-83235887 / RSS地图 / 网站地图
自考专题:
来源:江苏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7:23
 

  第八讲 巴金、老舍、沈从文等人小说创作的独特价值与文学史地位[/COLOR][/B]

  一、巴金:

  (一)创作道路三阶段:(简单了解)

  1、初期创作,显示了他的文学基本追求,代表作长篇小说《灭亡》(二十年代末),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基本追求是:(1)关心年轻知识分子的人生追求和命运;(2)关注年轻知识分子与家庭的关系;(3)显示一种高度的热情。

  2、中期创作(三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末),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显示出其创作日趋成熟。

  (1)对家庭题材的运用达到非常圆熟的境界,成为他创作作品的一个标志;

  (2)对年轻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成为其作品的中心主题;

  (3)热情进一步燃烧,达到新的高度。

  3、后期创作(1944-1949),《寒夜》、《憩园》、《第四病室》等,是作品风格转换和深入阶段,“深入”体现在继续以家庭为题材,更加成熟,给家庭赋予更加丰富、深刻的意蕴:“转换”体现在巴金以往热情的风格转向冷静和深沉,对家庭描写由轰轰烈烈的大家庭转向小家庭,艺术视野开始浓缩(与茅盾相似),《寒夜》是巴金炉火纯青的一部作品。(绿皮书P.13)

  (二)巴金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的贡献。

  1、以家庭为主要题材,把家庭的意义在文学史上突出出来,显示了独特的典型意义:

  (1)描写的对象是家庭,实际远远超过家庭本身,是把家庭当做社会的缩影来描写,通过家庭的兴盛衰亡看到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家庭的种种矛盾,看到社会的错综复杂。

  (2)以家庭为题材的作品,充分联系着作家个人的人生,不仅看到对家、对社会的客观描写,而且看到作家充满主观激情的评判、议论、抒情。巴金经常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特的形象写在作品中,这是其作品始终充满热情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典型形象的塑造,分两类,一类泛泛而谈,如家庭、社会的抗争者——汪文宣、曾树生,叛逆者——觉慧,写出封建家庭和社会重压下年轻知识分子对人生的艰难选择。觉慧是五四时期反封建的典型,在种种选择下最终冲出家庭,这是封建家族日趋崩溃的重要原因。四十年代,汪文宣也是年轻知识分子,在社会重压下苦苦挣扎,结果以自己个人的毁灭,预示着社会的必然灭亡,揭示出只有整个社会发生改变,知识分子才有出路。另一类具有特殊审美价值和文学价值的是以觉新为代表的长房长孙形象,让人看到长房长孙形象所具有的家族文化意义和高度的文学审美意义——充满矛盾,特别复杂,由其地位决定,矛盾——真实——生活感,艺术感染力远远超过觉慧。

  概括地讲,文学革命就是“五四”运动加“鲁、郭、茅”加四大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创造社、新月社、语丝社。革命文学就是“巴、老、曹”加一系列文学思潮。

  二、老舍

  (一)简单了解老舍的创作道路:

  1、早期创作:三个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初步显示出老舍创作的基本风格,首先是对市民命运的密切关注,此外,他的幽默讽刺的笔法也显露出来。

  2、小说创作的成熟期:《骆驼祥子》、《离婚》、《我这一辈子》、《月牙儿》等,而《骆驼祥子》是老舍创作达到高峰及成熟的标志,《离婚》则标志着老舍作品幽默风格达到成熟。《猫城记》则是一部寓言体小说,政治色彩较浓。在这一阶段,老舍对市民化形象的描写达到了典型化的程度,幽默风格达到了圆润的境地。

  3、后期作品《四世同堂》,对市民形象的描写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完整的体系,构成老舍的市民世界,幽默讽刺进一步深化转变为揭露和批判。综观老舍整个创作,除上述特点外,还有一个独特的风格,即老舍的作品显示出浓郁的北京京味地方色彩——风俗民情、语言文化,这是贯穿老舍创作始终的特点,显示出老舍创作的特殊价值。

  (二)老舍的创作在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

  一般来讲,分析一个作家在文学史上的贡献,主要从三点进行分析:1、人物形象,2、

[1]   

以上就是关于“2007年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9(北师大)”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江苏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江苏自考常见问题、院校动态,政策公告,考试题库,复习备考、专业目录。敬请关注下方“江苏自考微信公众号”或加入“江苏自考考生交流群”和千万自考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自考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加入“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 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哦!)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江苏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报考提醒

报名入口 查询系统

自考交流群

咨询老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免费送《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
进群领取《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报考服务

025-8323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