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江苏自考网(www.jiangsuzikao.com)!

咨询电话:025-83235887 / RSS地图 / 网站地图
自考专题:
来源:江苏自考网 时间:2018-05-23 12:29:14

  第四节 反帝反封建的呐喊

  1925年的“五卅”运动,北京还发生了女师大事件,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1924-1927年的北伐战争,1927年国民党右派葬送了大革命。这几宗重大的政治事件是本时期叙事抒情散文新的主题。

  《晨报副刊》、《京报副刊》、《语丝》、《小说月报》、《文学周报》、《洪水》等报刊立予登载,反映了文艺界团结反帝反封建的坚强意志。

  “五卅”运动的怒吼:

  “五卅”惨案发生后,《文学周报》和《小说月报》很快地发表了沈雁冰的《五月三十日的下午》、刘大白的《我底恸哭》、西谛(郑振铎)《街血洗去后》、圣陶(叶绍钧)《五月卅一日急雨日》等文章;《文学周报》佩弦(朱自清)的《白种人——上帝的骄子》;《语丝》也发表了俞平伯的《雪耻与御侮》、川岛《爱国》、春台(孙福熙)《上场与预备》等文章;《晨报副刊》发表了王统照的《血梯》和《烈风雷雨》;《京报副刊》还出了“上海惨剧特刊”;《东方杂志》也了“五卅事件临时增刊”。

  叶绍钧的《五月卅一日急雨中》:以高昂的情绪,简洁明快的语言,写出自己内心的愤怒,歌颂了学生和工人群众的抗争,揭露了那“微笑的魔影”、“漂亮的魔影”、“惶恐的魔影”,诅咒他们的消亡,篇末显示:我们的祖国一定有救。这篇文章叙事描写和抒情紧密结合,艺术技巧和战斗激情紧密结合。

  全文笼罩着恶魔的乱箭似的急雨中,词语的重迭,排比句的运用,节奏感强烈而明快,增强了本文的愤激情绪和艺术震撼力。柔美的散文多为读者所喜爱,而这样阳刚的散文在散文的园地里也是值得赞叹的奇葩,它是高昂的战斗激情和出色的艺术技巧的高度结合。

  茅盾的《五月三十日的下午》:文章采用描述、议论、抒情紧密结合的手法,使用排比和递进的句子,表现了严正的、雄辩的气势。

  郑振铎的《街血洗去后》与《六月一日》:也是著名的反映“五卅”惨案的散文。叙述群众的悲愤和敌人的凶残,文章首尾重复出现“红色的帘”,加强了抒情效果,敌人虽然消灭了杀人的血迹,但血的教训在人们的心中是永远不会消灭的。

  王统照的《血梯》:文章以抒情和议论为中心,表现他一贯的长于理性思考的特色。

  取材上的差异:叶绍钧的《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着重写群众激怒情绪的反应;茅盾的《五月三十日的下午》重于讽刺健忘的市民、绅士和商人们;郑振铎的《街血洗去后》与《六月一日》重于写敌人的惨酷;王统照的《血梯》重于写群众觉醒的期待。

  记事的写法不同:叶绍钧的《五月卅一日急雨中》重于描写抒情;茅盾的《五月三十日的下午》重于叙述、议论、抒情的结合;郑振铎的《街血洗去后》与《六月一日》重于抒情中叙述;王统照的《血梯》重于抒情中议论。这给现代散文树立了多角度及时反映重大题材的成功的先例。

  朱自清的《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是间接感应“五卅”反帝热潮的名文。从凝视小西洋人而被其“袭击”的小小事件,对深入白种人骨髓的种族优越感进行了严肃的思考,引起作者“迫切的国家之念”。在叙述中极注意叙事、抒情的层次,而且在行文中做多种对比,看小孩和看女人,凝视中国小孩和凝视西洋小孩,构思十分周至,抒情极有节制。

  陆定一《五卅节的上海》(《洪水》半月刊):是记“五卅”惨案周年的纪念活动的,这篇作品所写的内容和所显示的主题与上列诸位作家的文章颇有差异。这篇文章正面反映尖锐的斗争,一边是帝国主义,另一边是革命者:工人、学生和群众。在决斗的日子里,经过29-30日两天的种种纪念活动,而帝国主义终究不敢开一枪,这种变化说明革命形势的高涨,也说明作者对群众斗争有掌握全局的鲜明意识,与书生之作大不相同。这篇纪事也运用一些艺术手法,感人细节的描写,形象化的比喻,幽默的反衬等等,加深了它的效果。

  女师大事件的实录:

  女师大事件是发生在文化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政治斗争,是对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一次猛烈冲击。《语丝》社同人主要以杂文声援进步学生的斗争。

  比较详细记叙女师大事件的则有石评梅的《女师大惨剧的经过——寄告晶清》一文(京报副刊·妇女周刊)。

  石评梅是惨剧的目击者,以愤怒的语言记述女友惨痛的遭遇,和章士钊、刘百昭等雇用女丐对女生进行野蛮凶残的迫害,发出永久纪念耻辱、永久奋斗的誓言。这篇文章不但让读者扯到军阀帮凶的丑恶嘴脸,看到群众的寒心动魄,也看到女师大同学的坚强和互助的关德。这篇文章不只是事件的实录,还有环境的衬托,抒情的议论,保持其言情真切的文风而加强了呼告的力度。

  “三·一八”惨案的战叫:

  1926年3月18日,北京发生了“三·一八”惨案,鲁迅称之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语丝》发表了林语堂的《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鲁迅的《无花的蔷薇之二》、岂明(周作人)的《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朱自清的《执政府大屠杀记》、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淡淡的血痕》、徐祖正《哀悼与怀念》;《文学周报》发表了叶圣陶《致死伤的同胞》、W生的《谁是凶手?》、西谛《春之中国》、徐蔚南《生命的火焰》;《洪水》发表了《悼北京十八日的死者》。

  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和《淡淡的血痕》:

  《纪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抒强烈之情的“悲愤时的歌哭”式的文章,作者的惨案发生后,回忆他和刘和珍交往的过程,描述刘和珍和她的同志英勇的死,鲁迅抱着沉痛而不绝望的心写下这篇悲痛的至情佳作,曲折的、压抑的、低回的、爆炸的感情交织文中,给读者以深沉的思索和有力的感染。

  《淡淡的血痕》,超出了就事论事的范围,深入到民族性格的剖析中去,使读者触及自己的灵魂。

  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完全是一篇记实的文字。这篇文章以精细而有针对性的叙述,直率的自我批评和义正词严的遣责为其特色。与《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可见朱自清早期散文有锋芒的一面。

  北伐从军记:

  金声《北伐从军记》:作为最早出现的一部北伐从军记,较留心于场景描写和个人体验,纪行述感,真切细致,表现了革命知识分子投身北伐的精神风貌。

  谢冰莹的《从军日记》:以日记和书信体散文的形式,及时记述湘鄂一带战地见闻和军旅生活,表现新时代女性的革命激情和战斗英姿。

  郭沫若《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这篇带有政论色彩的力作,既表明经过大革命洗礼的作者开始步入散文创作的新里程,也导引纪实性散文向新闻性与政论性结合的方向发展。

  大革命的失败,在新文学第一代作家心里留下深重的创伤,导致新文化统一战线的彻底分化和重新组合。在现代散文的开创期,特别是到了“五卅”运动以来,许多作家本着热烈的爱国赤诚生革命要求,迅速反映当时重大政治事件,充实叙事抒情散文的题材,用阳刚的笔墨,表达坚定的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封建军阀的激情,开了反映时代风云、干预现实政治的文风。表现国家民族救亡图存的血泪文学,突破小我的悲欢,抛弃阴柔的格调,在散文史上,有了良好的开端。

  第五节 五四散文变革的实绩与意义

  开创期散文的特征:

  ①表现个性比以前的散文强;

  ②内容范围的扩大;

  ③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而社会性的倾向以“五卅”事件后表现得最为明显。

  开创期散文的艺术特色:

  ①叙事如剧,抒情如诗,写景如画;

  ②形象逼真,感情充溢,理趣深长,讽刺尖锐,论辩简明,手法新颖,形式多样;

  ③语言文白杂糅,口语化、欧化并存。

  “五四”散文变革的意义:

  “五四”散文的发达和成就,主要由文体自身优势促成,散文短小灵活,比其它文类更具应变力和适应性,回归和张扬随物赋形、任心闲话的文体物长,成为一切短篇体制的典型代表;又不像其新诗那样另起炉灶,而是对传统散文有所扬弃,加以改造,力主自由创造,这是散文在“五四”变革期率先走向成熟的一个历史原因。

  “五四”散文革新的成功,彻底打破了中国散文在唐宋后徘徊不前的僵局,全面复活了中国散文的生机活力,奠定了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基础,开辟了中国散文现代化的广阔天地,在中国散文史上具有起死回生、继往开来的伟大作用。
 

以上就是关于“自考中国现代散文史资料十三”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江苏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江苏自考常见问题、院校动态,政策公告,考试题库,复习备考、专业目录。敬请关注下方“江苏自考微信公众号”或加入“江苏自考考生交流群”和千万自考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自考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加入“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 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哦!)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江苏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报考提醒

报名入口 查询系统

自考交流群

咨询老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免费送《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
进群领取《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报考服务

025-83235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