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江苏自考网(www.jiangsuzikao.com)!

咨询电话:025-83235887 / RSS地图 / 网站地图
自考专题:
来源:江苏自考网 时间:2020-12-09 13:49:46
高纲0742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
 
 
 
 
 
 
    29767  基础教育概论
 
               南京师范大学编
 
 
 
 
 
 
 
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一、课程性质和内容概述
基础教育概论是教育科学的基础学科,是学习和研究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教育科学入门和奠定基础的作用。基础教育概论是对教育基本理论进行全面、综合、多维审视的基础学科,着眼于综合贯通地探讨教育的基本原理、基本问题、基本方法,是构建教育科学理论大厦的基础、是研究教育实践问题的原理,体现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结构。
 本课程自学教材采用郑金洲著的《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全书共十章,主要可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对教育的本质和历史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二是对教育的心理基础、社会基础、教育目的、教育制度等教育外部现象和宏观教育问题进行探讨;三是对课程与教学、教师与学生等教育内部现象和微观教育问题进行论述;四是对教育学的本体和教育科学发展进行的元分析。
 
二、课程设置目的与要求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促进应考者理解和掌握教育的基本理论,用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教育现象和问题,重点考查学生的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权衡学生的教育理性思维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考者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    掌握教育科学的系统知识和基本理论,把握教育研究和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与框架,培养学生的综合教育理论素质。
2、    形成一定的教育专业理论思维,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的方法,提高教育理论的思维水平和分析教育问题的理论能力。
3、  能够运用基本的教育理论观点对现实中的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反思。
4、    引起对现实中教育有关问题的关注,具备基本的教育常识和教育判断力,提高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性。
 
三、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什么是教育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教育的概念;理解教育的复杂性;学会用教育的话语方式对教育进行分类的思考
(二)课程内容
1、教育的概念:教育;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纲领性定义。
2、教育的构成:教育要素;受教育者;教育者;教育中介。
3、教育的形态: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教育机构
4、教育的语言;教育术语;教育隐喻;教育口号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教育的含义及其定义方法;
2、能够分析教育的构成要素和形态;
3、了解教育的语言。
 
第二章    教育的演进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教育的起源;分析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展望教育的未来。
(二)课程内容
1、教育的起源:教育产生的条件;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
2、学校的产生与发展:学校教育机构;青年之家;文科中学;实科中学;国学;官学、私学;书院;学堂;。
3、学校的未来: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非学校化思潮;普及义务教育与全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正确理解教育起源的不同观点;
2、能够明确陈述学校的历史发展进程;
3、思考学校未来发展的趋势。
 
第三章   中西教育传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中国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理解西方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
(二)课程内容
1、中国教育传统:社会本位;人伦观念;学以致用;人文精神;三教九流;儒家文化;“六艺”;“四书五经”。
2、西方教育传统:个人本位;博雅教育;宗教精神;“七艺”;“骑士七技”。
3、中西教育传统的差异:教育价值取向;师生关系;教学行为。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能够概括中西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
2、在比较分析中西教育传统差异的基础上,对中西教育传统进行批判性反思;
3、讨论中西教育传统各自的优点和不足。
 
第四章   教育的心理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各种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分析心理发展的差异性;讨论教育对心理发展作用。
(二)课程内容
1、心理发展的阶段与教育: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格塞尔的成熟理论;赞科夫的“教育与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2、心理发展的差异性与教育:认知发展的个别差异;认知风格的个别差异;智力上的差异;个性心理的差异;因材施教。
3、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会合论;相互作用论;影响人的发展因素;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各种关于人的发展阶段的理论;
2、理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
3、论述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第五章   教育的社会基础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把握教育的社会属性特征;探讨教育受社会制约的表现。
(二)课程内容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马克思对社会的认识;涂尔干对社会的认识;教育社会现象的特殊性;社会组织;韦伯的科层体制理论;帕森斯的社会体系观点;盖兹尔的班级社会体系模式。
2、教育的社会属性:关于教育的社会属性的争论和各种观点。
3、教育受社会制约:社会形态与教育;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摩尔根的《古代社会》;马克思的“社会五型态说”;社会阶级与教育;鲍尔斯和金蒂斯的《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对应论;伯恩斯坦的“语码理论”。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教育社会现象的特殊性;分析学校组织的科层体制特征;讨论班级社会体系的结构与功能;
2、了解教育的社会属性的各种论争;
3、论述教育与社会的基本关系。
 
第六章   教育目的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1、讨论教育是否有目的;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把握各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二)课程内容
1、教育有没有目的: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怀特的《再论教育目的》。
2、教育目的是什么:相关概念的关联与界定;教育目的的特性;教育目的的类型分析;良好教育目的的标准;英格尔斯的现代人标准。
3、教育目的观:个人本位论;人格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伦理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4、我国的教育目的: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全面发展的学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五育。
5、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与教育目标: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分析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
2、区分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培养目标、教育方针;
3、掌握各种不同教育目的观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4、掌握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第七章   教育制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与我国现行学制;掌握义务教育的特性;了解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掌握终身教育的思想。
(二)课程内容
1、现代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贝尔-兰卡斯特制;双轨制与单轨制;美国高等学校的类别;英国中学的类型;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生与发展;京师同文馆;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2、义务教育:义务教育的含义与特性;义务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终身教育的含义与特性;终身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终身教育的目的。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中西方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
2、分析义务教育的特征与问题;
3、理解终身教育的含义与实施。
 
第八章   课程与教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掌握课程的类型;应用各种教学策略。
(二)课程内容
1、课程与教学的关系:课程与教学的含义;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课程的类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分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核心课程与外围课程。
3、教学策略:赫尔巴特;凯洛夫;提问的策略;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理解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2、掌握课程的类型及其优劣;
3、教学策略的应用。
 
第九章   教师与学生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了解教师的地位和作用;认识教师的角色特征;理解教师的素质要求;分析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课程内容
1、教师的地位与作用:教师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专业地位、职业声望;教师对社会文化的作用;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2、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杰克逊的《教室中的生活》与教师的社会形象;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与教师角色;教师的角色冲突。
3、教师的素质要求:道德要求;知识要求;教学技能要求。
4、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教师中心论;儿童中心论;非指导性教学;教师的领导方式与课堂气氛;师生相互作用的模式;教师期望。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分析教师的地位与作用;
2、解释教师的角色及其特征;
3、认识师生关系。
 
第十章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理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认识元教育学;掌握西方教育学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科学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
1、教育学与元教育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元教育学的含义。
2、中西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实验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布雷岑卡的元教育学;中国教育学的发展历程。
3、教育科学的类别:教育科学的门类
(三)考核要点与要求
1、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元教育学的含义;
2、掌握中西教育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思想;
3、认识教育科学的门类。
 
四、考试题型与分数分布
1、本课程的命题原则是以指定教科书的书本知识为参照,并结合现实教育问题,重点检查应考者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考查应考者运用教育学知识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
2、试题既有一定的广度,又有一定的深度,覆盖《教育通论》的全部章节,既有对一些整体性宏观教育问题的论述,也有对一些细节性微观教育知识的掌握。
3、本课程考试可能采用的题型有:问题辨析(判断正误,并作简要分析)、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教育问题分析与评论题。
 
五、有关说明
1、本考试大纲只突出了教育学基础的核心内容以及考试的重点和基本要求,对于复习考试只是一个基本的方向,虽然包含了《教育通论》教材的全部章节,但大纲不能取代教材的作用,也不能只阅读指定教材,对教育学基础理论和教育现实问题的解决,还可以阅读其它相关书籍,体会教育理论的精髓,做到对教育学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学会用教育学的眼光分析教育问题。
2、本考试大纲所指定的参考教材是郑金洲著的《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该教材与一般的教育学原理教材有所不同,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学术性,在阅读和准备考试的过程中要把握其整体的结构和内容。
 
附录   题型示例
一、问题辨析(判断正误,并作简要分析)
如: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二、名词解释
    如:义务教育
三、简答题
    如:教育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四、论述题
如:试论中国教育传统的基本特征。
五、教育问题分析与评论题
    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具有内在的潜能,也能够自动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学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什么、怎样学习,都应由学生自己决定。
以上就是关于“29767 基础教育概论”的全部内容,想获取更多江苏自考的相关资讯,如江苏自考常见问题、院校动态,政策公告,考试题库,复习备考、专业目录。敬请关注下方“江苏自考微信公众号”或加入“江苏自考考生交流群”和千万自考生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欢迎关注“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江苏自考网微信公众平台
(自考资讯,一手掌握!)
欢迎加入“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江苏自考网微信交流群
(扫码进群,领取《 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哦!)
8888人已通过
开始测试

江苏自考网》免责声明:

(一)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站所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站文章内容信息来源出处标注为其他平台的稿件均为转载稿,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您对内容、版权等问题存在异议请与本站联系,我们会及时进行处理解决,联系邮箱:952056566@qq.com。

报考提醒

报名入口 查询系统

自考交流群

咨询老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免费送《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扫一扫,加入“江苏自考交流群”
进群领取《备考资料和备考方案》

报考服务

025-83235887